近日,信阳师范大学伟德BETVLCTOR,伟德BV官网王刚课题组在硫化锑太阳能电池及其室内光伏器件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Boosting Efficiency of Hydrothermally Grown Sb2S3 Solar Cells via Rational Sulfur Engineering"为题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杂志上(http://doi.org/10.1002/adfm.202518624)。信阳师范大学为该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涛教授、南开大学张毅教授和天津理工大学郭洪玲博士合作完成了该工作,硕士研究生冯琳为文章第二作者。
该论文从限制硫化锑太阳能电池最关键的缺陷钝化难题出发,创新性的引入连四硫酸钠作为辅助硫源,与经典的硫代硫酸钠硫源协同作用制备了含多硫化锑的富硫硫化锑薄膜。该方法打破了传统硫源基于材料电中性原则只能够制备近化学计量比硫化锑薄膜的限制,显著弥补了退火过程中的硫损失,高效抑制了硫空位缺陷和锑硫反位缺陷的形成。基于这一革新的沉积策略,获得了一个标准太阳光下8.03%的光电转换效率和18.36%的室内光伏性能,并且在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取得了7.78%的认证效率,是纯硫化锑太阳能电池目前发表的最高认证效率。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信阳师范大学博士启动经费的支持,伟德BETVLCTOR,伟德BV官网“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团队”的黄玉茜博士、房良博士、雷宝博士及分析测试中心大型共享仪器平台对本工作的完成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王刚,副研究员,吉林省桦甸市人,吉林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材料合成和高效率器件制备。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2项,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Energy Environ. Sci.、Adv. Funct. Mater.、Mater. Today Phys.、Chem. Mater.、J. Mater. Chem.、J. Mater. Chem. A、Green Chem.、Small Method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和Sol. Energy Mater. Sol. Cells等能源或材料类期刊上累计发表了31篇有关于高效率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论文。